來源:鄭州市郵政工會 | 時間:2023-04-18 |
馬娟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現有10名成員,均為馬娟所在的鄭州市郵政分公司建設路攬投部的攬投員,目前已有效運行了兩年多。工作室成立以來,領銜人馬娟和同事一起傳承“一封信、一顆心”的服務理念,集思廣義優化卸車投遞流程,打造了一支愛崗敬業、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創新團隊。
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馬娟,1999年從事郵政工作至今,已在投遞崗位堅守了23年。在馬娟的投遞段道上,她接觸最多的是社區里的老居民、老住戶。早在兒時,一部電影《郵緣》中郵遞員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形象,就已深深印在了馬娟心中,從事郵政投遞工作后,幫社區住戶訂鮮奶、買菜、購書、訂報、代辦業務等成為了她工作之余的日常,漸漸地,馬娟與許多社區住戶都結下了深厚的情緣。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退伍老人冰毅阿姨,每隔段時間就會邀請馬娟到家做客,給她下餃子吃;社區里的王君之老人,已經107歲高齡,每次遇見馬娟,都會催著家里人拿兩瓶可樂放在馬娟的郵包里。
“二十多年來,我最大的工作感受是對待用戶要用心用情。投遞工作不僅是在投遞郵件,更是在投遞一份情誼、一份牽掛。”馬娟自己常謙虛地說,不是自己工作有多好,是社區居民對她的關懷、關愛,讓她多年來始終堅持在投遞崗位,不能辜負用戶期待。在馬娟的事跡和精神感染引領下,工作室的全體成員累計投遞郵件近400萬件,無一漏投、錯投。
進入了全民網購時代,包裹投遞量不斷增加,馬娟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全體成員清醒的認識到,只有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改進網點卸車投遞流程,縮短投遞時限,才能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了將建設路攬投部團隊打造成為支業務技能精湛的專業攬投隊伍,工作室的技術骨干手把手指導團隊成員練習業務技能,并在工作中互相鼓勵,號召團隊成員多看多學多練多悟,在團隊內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該工作室還集思廣益對包裹卸車流程進行了優化,采用在趟班車上對郵件進行分袋、縮短皮帶機機體長度、優化皮帶機卸車位置等多種方法改進卸車流程,最終摸索出4人協同操作,可節省人員體力,縮短包裹下段時間的新工作流程。同時,該工作室團隊以“綠色郵政,綠色環保”為理念,在包裹攬收工作中積極收集包裝紙箱、氣泡墊等,不僅節省了資源,還為客戶郵寄物品提供了包裝材料,實現了包裝材料的二次利用。貼心的服務,深受客戶好評。
聽黨話、跟黨走是馬娟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的思想共識,無論是在投遞生產旺季期間,還是在河南“7.20洪水”災情期間,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刻,團隊成員始終弘揚勞模精神,不懼危險、逆流而上,堅持做好黨報黨刊、包裹快遞投遞工作,力所能及地為用戶提供幫助,讓黨的聲音第一時間到達老百姓的心中,把用戶的期待第一時間送到手中,讓郵政國家隊形象深入人心。
馬娟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被鄭州市建設交通郵電工會、河南省國防郵電工會命名表彰為“創新工作室”,馬娟的事跡和精神也指引著鄭州郵政新一代攬投員繼續堅守“人民郵政為人民的”的責任和擔當。
“娟子,我聽說你都快退休了,這一晃你都服務大家二十多年了,以后還能看到你嗎?”
“大爺大娘放心,我退休不退崗,還給大家服務。”
面對段道用戶的關切,馬娟感慨地說,她放不下段道上的用戶和身邊的同事,還有以她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即使真的退休了她也會發揮余熱,繼續為郵政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河南省郵政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