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3-03-17 |
“婦女能頂半邊天”。成都郵區中心雙流機場郵件處理中心生產一線的女員工們分屬70后、80后和90后等不同年齡段。但無論在哪一個年齡段,女員工們都牢記責任,以勤奮敬業、無私奉獻之姿堅守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努力發光發熱,為郵政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30年的堅守
1993年,19歲的謝為進入郵政從事掛信分揀工作。那個年代,寫信是人們最主要的聯系方式。對謝為來說,一封輕薄的信函也許是承載著幾十年思念的家書、也許是寄托著無限希望的喜報、也許是搭載著幾代人訴求的請愿書,而她自己正是為這些信函的送達起著橋梁作用。100多個分揀格口,白、夜班倒班制并沒有難倒她,反而讓她越干越有勁。“不要小瞧這一封封信函,你永遠不知道它承載重量是多少。”能夠成為掛信分揀人員讓謝為感到無比自豪,她時常告誡自己一定要懂得珍惜,堅決不能錯分一封信。工作30年來,她無一差錯。過硬的業務水平、認真勤懇的工作態度讓謝為從一名掛信分揀人員、年輕小女孩成長為今天的函件組組長。“郵政事業的發展光靠一個人、一雙手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謝為深知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函時代”正在逐步成為過去,要想將郵政精神傳承下去,必須先把自己隊員帶好。對此,她不僅自己以身作則做好自己的分揀工作,還將工作中的技巧傳給大家,并鼓勵小姐妹們說:“一份事業一份傳承,一份信函一份責任。不忘初心,情系萬家,才能信達天下。”謝為多次獲得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21年還獲得了四川省網運投遞“創先爭優”勞動競賽“優勝個人獎”。還有兩年就退休了,但是她沒有一絲松懈,每天依然認真努力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工作。她說:“人民相信郵政,我就不能讓他們失望。每一封信,我都要分揀好。”
我們很平凡,但不能平庸
“快點!快點!效率跟不上了!”在雙流機場郵件處理中心南小環總能聽到這樣一個女漢子的聲音,看到一個嬌小忙碌的身影。“嗓門最大,不到1米6,跑得最快的那個就是她。”同事調侃道。這個“她”就是朱漢發。“短小精悍”的她是一名80后,今年37歲。作為雙流機場郵件處理中心南小環管控,朱漢發負責南小環274個格口、10個供包臺的效率管理,30多個操作人員的人員管理。供件流程、集包流程、274個格口位置、操作人員的信息她都爛熟于心,所以只要哪里出現了問題,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保證南小環的郵件處理效率。
朱漢發一心撲在工作上,又是長期上夜班,所以家務事基本都留給了家人,包括兒子的教育問題。兒子睡覺前總會打電話給她,叫她講故事,陪他入睡。而朱漢發的回答永遠都是“乖,媽媽在忙,下次給你講,你今天先睡吧。”下班到家時,兒子已經去上學,朱漢發也已經累得倒頭就睡。對朱漢發來說,自己陪兒子做過最多的事也就是每天一起吃晚飯,而陪兒子游玩、輔導作業、睡前小故事都是奢侈的事。但在她當管控的這幾年,她所負責的管控區域處理效率持續提升,而且差錯也是最少的。“沒有最好的崗位,只有努力的工作。”她笑著說道。
去年成都新冠疫情爆發,她所在的小區被封控,小區群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招募信息一出,她便主動報名,請纓爭當社區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媽媽,你好不容易能在家陪我幾天,能不能不要去當自愿者?”兒子請求道。而她卻說:“兒子,媽媽作為一名郵政員工,現在正是大家需要我們的時候,雖然我們很平凡,但我們不能平庸。”
用戶滿意是我最大的快樂
王玲玲是中心一位90后青年員工。去年10月起,她總是穿著寬大的衣服,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有什么不一樣,因為她不想被“區別”對待。
王玲玲家住金牛區,距離單位近30公里,平時6:30出門,開車上班也要1個小時左右。現在的她已經是一位有7個月身孕的準媽媽,雖然“大腹便便”,但她還是堅持上班,堅持在國家局投訴處理崗位上處理各類工單。在此期間,她除了去醫院例行產檢外沒有請過一次假。“王玲玲,國家局投訴處理壓力大,孕婦情緒容易波動,我擔心你身體吃不消,要不幫你調整一下崗位?”客服組組長建議她。“沒關系,我能調節好,讓用戶滿意是我最大的快樂。”王玲玲的態度非常堅定。
2022年年底,由于西藏昌都路向出現大范圍長時間的冰雪天氣,導致運力不足,大量郵件滯留延發,國家局投訴急劇上升。其中一位用戶來電述說郵件是過春節使用的重要物件,要求一定要在節前收到。作為一名客服人員,王玲玲“急用戶之所急,想用戶之所想”,掛斷電話后,便帶著辦公室同事去生產現場找郵件。而此時滯留的郵件已經近萬件,要從萬余件郵件中找到客戶的郵件無異于大海撈針,但王玲玲和她的同事們沒有氣餒、沒有退縮,一件一件找,一斗車一斗車翻,在花費近2個多小時后終于找到客戶郵件,并通過最近的發運頻次將郵件發出。最終用戶在春節前收到了郵件,專門致電對王玲玲表示感謝。“微笑服務、辦事迅速、有問必答、盡力幫助”這些給用戶的承諾她一直堅持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