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2-10-26 |
深秋十月,蜿蜒的鄉間小路上,一輛輛“小黃車”往來穿梭,串起了山區群眾的美好生活。
統一的車輛外觀、客運標識,統一的工牌、著裝……這是巴中市通江縣鄉村客運提質升級最新成果——“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正式投入運營。在通江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歷經兩年精心籌備,通江郵政主導運營的建制村通客通郵“小黃車”成為了服務鄉村振興的“金色力量”。
01“小黃車”跑起來
群眾便利生活再添助手
10月24日上午,由通江縣交通運輸局主辦,通江縣郵政分公司、通江縣力興運輸有限公司承辦的“金通工程”交郵合作首發出征儀式在通江縣寄遞物流共配中心舉行。巴中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段丕,市郵政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主持工作)黃勇軍,巴運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謝茂松出席儀式并致辭,通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鄭章軍出席儀式并宣布出征。
“我宣布,出征!”鄭章軍一聲令下,50輛印有“天府交郵通”標識的“小黃車”,有序駛向服務鄉村振興的廣闊道路上。
“‘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通客通郵車輛的投入運營實現了客貨郵融合發展,讓大美通江人優其行、貨暢其流”,通江郵政負責人鄒榮介紹,“車輛由政府部門集中采購,以郵政運營為主,確保了車輛開得起、開得好、可持續。”
在政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2021年以來,通江郵政聯合縣交通運輸局加快三級物流體系的建設步伐,先后建成13個鄉鎮物流節點、100個“金通快郵驛站”,形成覆蓋全域的郵件投遞網絡。
50輛“小黃車”正式運營后,將由之前的7條縣下郵路擴充至全縣運輸,既送客又帶貨,駕駛員既是運輸員也是快遞員,成為打通各級站點的關鍵角色,農資和煙草配送、郵政金融業務轉介的服務觸角不斷延伸,確保鄉村運輸車輛穩定、持久開行,形成協同、集約、高效的鄉村運輸發展體系。
10月中旬,在試運行期間,通江縣已開通168條運營線路,投放26輛建制村通客通郵車輛。這些“小黃車”,不僅配備了智能主動防御設備,安裝了GPS監控系統,全體駕駛員還通過了“理論+實操”培訓。
“現役軍人、殘疾人以及65歲以上老年人群體,乘坐‘小黃車’還可享受折扣票價。”通江郵政副總經理(掛職)陳家衛介紹道。
慢慢地,“小黃車”成了鄰近村民走家串戶的“人情車”,學生上學回家的“校車”,老弱病患送醫救治的“健康車”,更是連接城鄉的“快遞車”,山區群眾趕集賣菜的“致富車”。
02快遞進了村
家門口也能收快遞
10月20日上午,一箱來自德陽市中江縣的水果,被送到通江縣龍鳳場鎮物流運輸站點,一個小時后,經過“金通工程”駕駛員劉國棟的分揀配送,家住龍鳳場鎮三清店村的張國欽很快就能嘗到新鮮可口的“愛媛橙”。
“快遞來了!”伴隨著一陣喇叭聲,當天下午,印有“天府·交郵通”標識的“小黃車”,沿著平整蜿蜒的水泥路,駛入通江縣龍鳳場鎮三清店村快郵驛站。
“活了大半輩子,居然也跟上了年輕人的網購潮流!”在快郵驛站收到網購的水果后,張國欽笑得合不攏嘴。
越來越方便的農村物流服務,給村里帶來了顯而易見的變化,“網購商品及時送到家門口,特色農產品通過快遞及時發出,一收一寄之間,不僅拉近了鄉村與外界的聯系,也改變著大家的生活方式。”三清店村村第一書記陳仕國說。
穿梭于城、鎮、村之間的“小黃車”,在載客的同時,也在這里協助完成“快遞進村入戶”的最后一步。通過與上一級物流的無縫銜接,“金通工程”車輛打通了縣、鄉、村三級物流,打破了農村地區居民居住分散、快遞網點少、寄送成本高的運輸難題,村民們再也不用到場鎮上去寄取快遞了。
通江郵政還承擔了全縣社會快遞公司,從縣城到鄉村的快件轉運和配送服務,按件結算配送服務費,同時也從各環節上壓降成本,形成了互利共惠、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今年以來,隨著郵快合作深度推進,通江郵政代投量超過43萬件,來自全國各地的包裹越來越多,“小黃車”更快速、更便捷地投遞到群眾手中。
“我負責龍鳳場鎮13條建制村的運營線路,疊加郵件代收投業務后,一年能增加2萬多元的收入,郵政還疊加了金融業務轉介、化肥銷售等,都會提供手續費,這“小黃車”越開越有盼頭。”運力資源的共享,不僅為快遞企業節約了運輸成本,也讓劉國棟這些客運司機實現了增收。
03農村物流不再難
拓展業務連接大鄉村
2022年,通江郵政開啟了直播帶貨“元年”。今年3月以來,通江郵政深度融入地方政府組織開展的“雙書記直播帶貨”與300場助農村播活動,帶貨直播總觀看人數突破30萬余人,累計銷售農產品近80萬元。
農村群眾農產品的銷量與收入都上去了,但部分偏遠村莊遠離場鎮,缺少轉運車輛,物流運能與時限成了通江郵政亟待攻克的難關。
如今,有了50輛“小黃車”的及時補充,通江郵政將更加直接有效地解決農產品“運輸難”“銷售難”等問題,為群眾在致富奔康的路上不斷加速。
趕集日,村民種的蔬菜、雞蛋等農產品搭上“小黃車”到城鎮銷售,解決了農產品出村難問題。水果銷售季節,通江郵政在重點鄉鎮設置“小黃車”入村點、上門收寄的方式,在果園摘果打包、轉運出村,有效解決了時限問題。
此外,通江郵政還積極發揮自身點多面廣的優勢,主動拜訪空山鎮農諾農業合作社、鐵佛鎮巴山圣果農業合作社等產品量大且優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郵樂網上架銷售,深度開發金融對公業務、寄遞、惠農貸款與農資銷售,成功打造鄉村振興示范農合社基地,為本地農合社發展提供郵政支撐。
“今年的葡萄,在郵樂網上賣的特別火,‘小黃車’直接在我家上車拉走,當天就到通江縣城,客戶特別滿意,今年的銷售收入增加了20%。”巴山圣果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高興地說道。
無處不到的郵運網絡,連接著無處不在美好生活。從最初的“金通工程”到現在的“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名稱之變意味著服務內涵的拓展和延伸。
未來,通江郵政將以助力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在郵快、交郵合作上持續發力,以全自動智能分揀設備的投產運行為契機,推動資源整合實現同倉共配,不斷拓寬“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的流通渠道,以“四流合一”優勢持續破解村民銷售、運輸、融資“三難”問題,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郵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