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2-03-30 |
陽春三月,油菜花爛漫盛開,田野山間,金色盡染。勞作的村民在田間整理著土地,準備播下春天的希望,通村客運“小黃車”在蜿蜒的鄉間小路來回穿梭。
“交”+“郵” ,解決了農村老百姓出行難、用郵難、農產品出村難等“三難”問題。
“大娘,您的包裹到了。”“小王,這么快就來了呀。”
3月9日11時許,資陽市樂至縣童家鎮通村客運駕駛員暨鄉郵員王興德,在送完趕集村民返回途中,事先電話聯系收件人確定投遞位置,再沿途按指定地點為村民投遞包裹。
早在2020年4月,資陽市交通運輸局、資陽市郵政分公司在樂至縣啟動村村通客運暨交郵融合工作,以“試點先行、整合復用、賦能疊加、服務民生”為思路,選點童家鎮開展交郵融合試點工作,將建制村通郵人員職責和村村通客運人員職責全面整合,人員、車輛資源共享共用,承擔童家鎮建制村通郵和通客車任務。
目前,全市交郵融合已覆蓋45個鄉鎮、47條線路,鄉鎮覆蓋率達56.25%。
“跑鄉村客運,攬收、投遞包裹,宣傳推薦郵政業務,銷售郵政產品都有收入。”王興德算了一筆賬,每月跑通村客運有2000多元的收入,建制村通郵補貼加上投遞包裹和郵政業務酬金超過了4000元,每月的合計收入接近7000元。如果只跑鄉村客運,除去燃油費就所剩無幾了,很難維持運營。
建制村通客運、通郵,合二為一,運力資源互用互補,降低了客運成本、提升了運營效益、穩定了客運隊伍,確保了通村客運班車開得起、留得住、可持續,解決了農村老百姓出行難。
“趕集日,村民種的蔬菜、雞蛋等農產品搭上‘小黃車’到城鎮銷售,解決了農產品出村難題。”村民張大爺講道。樂至縣郵政分公司借助客運車輛運力,推廣“樂郵菜籃子”項目,他們將沿途農戶種植的蔬菜通過“小黃車”、縣域郵車接力運進城,在郵政惠民站、快郵驛站銷售或回饋客戶。
此舉降低了運輸成本,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戶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工作日都能看到黨報黨刊,通村客運運行后,保證了村民出行安全,促進鄉村發展,為群眾辦了一件實事和好事。”樂至縣童家鎮五通村黨支部書記文印說道。
“交”+“郵”融合,將郵件、黨報黨刊交由農村客運車輛代運代投,有效補充了郵政在農村地區的運能不足,快遞直投到村。目前,全市農村投遞超50%的行政村由周三班提升到周五班,20%的行政村達到逐日班,解決了農村老百姓用郵難,讓他們享受到均等化用郵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