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東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2-03-29 |
隨著“信息化、自動化、大平面”的作業規模,優化作業流程、設備運行維護、技術應用推廣等的復雜生產環節、信息化應用,對職工的文化素質、科技意識、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廣州郵區中心工會在廣泛開展職工職業技能練功比賽、合理化建議、五小創新、導師帶徒等職工技能提升活動基礎上,緊緊圍繞上級工會組織部署和要求,深入開展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培育出了被廣東省總工會命名的“汪磊勞模創新工作室”和以本單位勞模冠名的“譚健梅勞模創新工作室”“陳學志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工作室品牌。
現今,這批工作室已經成為了技術薪火相傳的平臺、職工成長成才的搖籃、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搭建平臺,凝聚創新“新動能”
為深入開展勞模工作室創建活動,廣州郵區中心成立了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領導小組,由行政一把手任組長,工會主席任副組長,在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組建、場地建設、設備配置、人員安排等方面為勞模搭建平臺,促進創建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實用化,形成了“黨委領導、行政支持、部室配合、工會運作、勞模掛帥、職工參與”的體系。
至今,廣州郵區中心創建了3個以勞模命名勞模創新工作室,發揮勞模效應、工匠文化進一步彰顯。各工作室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創建活動,“汪磊創新工作室”圍繞“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開展科技賦能研究,注重與單位日常工作有機融合,解決不少生產作業中的痛點、難點;“譚健梅創新工作室”圍繞“標準、規范、極致”開展內部作業流程優化研究,注重從細節入手,帶動效益、效率提升,起到降本增效作用;“陳學志創新工作室”圍繞“安全、暢通、高效”開展郵件運輸作業優化研究,注重操作技能培訓和傳幫帶,傳承“老兵郵路”等,共同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突出特色,以點帶面“結碩果”
廣州郵區中心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實施以“小革新促進大創新、小發明結出大成果、小改造攻破大難題、小設計帶來大創效、小建議匯聚大效益”等“五小”創意項目,對職工創新項目進行征集、評審,有效激發了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如“譚健梅”工作室圍繞推進“綠色郵政”建設,企業降本增效目標的引領下探索有無一種可重復利用、成本低、無污染的材料可以用來替代透明膠帶及塑料薄膜,推廣了“新型環保卡綁帶捆扎法”,設計新型環保卡綁帶代替塑料薄膜,年費用節約了25.7萬元;又如“陳學志”工作室開展“重型廂式車車廂尾門防水改造--活動式防撞導水槽”改造,每年減少郵件水濕約1000多件,該改造節省經費5萬元。
再如“汪磊”勞模創新工作室下屬的信息攻關小組,攻關建設的無著郵件管理系統,已在全國郵政范圍55個中心局上線推廣應用,系統上線后,無著郵件下降66.9%,客戶投訴滿意度提升至95%,復活郵件111930件,節約成本約4717萬元。該工作室多次榮獲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和省分公司科技和管理創新榮譽,被授予“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促進了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作有序推進。
經驗啟示,傳承勞模“精氣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偉大的勞模精神,就要傳承工匠精神的執著。工匠精神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廣州郵區中心通過創建勞模工作室,大大提升了職工對勞模的關注度,吸引了一大批技術人員特別是年輕職工加入勞模創新團隊,充分挖掘了職工的個人潛能,激發了職工的創造力。實踐證明,勞模創新工作室不僅是凝聚職工創新活力的新載體,也是弘揚和宣傳勞模精神的重要平臺,有利于掀起“學勞模精神、學高新技術”“比奉獻精神、比創新能力”的良好氛圍,激勵和帶動職工為企業持續、有效、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新形勢、新任務、新希望、新要求,廣州郵區中心工會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全會精神的深刻內涵和實質,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職工思想引領,把創建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引領的技術創新平臺、以“傳、幫、帶”活動為引領的班組提升平臺和以鼓勵職工建功立業為引領的內生動力平臺,作為持續推進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為建設“經常想起你、容易找到你、方便使用你、人人表揚你”的郵政企業而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