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2-01-23 |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推出系列策劃——《我的名字叫“成渝”》,尋訪“圈”內名叫“成渝”的市民,講述自己與成渝兩地的情感羈絆,展現普通人背后的“成渝故事”。
“本來我父親要給我取名‘劉誠瑜’的,但在派出所上戶時,看到了墻上關于成都到重慶的宣傳標語,心想還不如把名字改成‘劉成渝’,讀音不變,還更有意義,所以決定給我取名‘劉成渝’。”回憶起父親給自己取名的由來,劉成渝笑了。
在劉成渝的記憶中,小時候經常跟隨父母前往重慶親戚家團聚。那時的宜賓,雖然處于成都和重慶之間,但由于交通條件落后,去往重慶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愛玩的他每年假期都會央求父母帶他去重慶玩。
2010年,劉成渝進入宜賓市翠屏區郵政分公司工作,在這里,劉成渝見證了宜賓經濟實力及活躍度的不斷提高。宜賓素來有著中國酒都、中國竹都的美譽,舉世聞名的名酒五糧液即產于這里。通過郵政郵寄出口產品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
據了解,宜賓郵政快遞每年往外運輸最多的產品是紙業,占總快遞量的35%,通過郵政快遞寄往各地的白酒類快件也達到了總量的20%。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宜賓郵政寄往重慶的快遞量也隨之增加,從以前交通不便時的幾百件,增長到現在日均1.5萬件。
劉成渝說,30多年來,他不斷見證著“成渝”兩地相向而行的步伐,以前去這兩個城市,往返都需要花費7-8個小時。現在,往返只需要2-3小時,較以往節約了一半以上的時間!宜賓郵政寄往重慶的快遞,從以前交通不便時的2天到達變為現在的次日送達。
為更好地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宜賓市郵政分公司也做出了相應的布局,市分公司立足新發展階段,提升普遍服務質效,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健全市場營銷體系,大力拓展源頭獲客,加快競爭優勢向發展勝勢轉化,突出重點抓市場。加快推進郵區中心建設,與臨港經開區管委會簽訂項目投資協議,組建宜瀘自內等川南小同城網,積極融入成渝同城專線,為成渝雙城經濟建設發展貢獻郵政力量。
作為一名郵政員工,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劉成渝有感而發:“我覺得我們可以發揮郵政企業優勢,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構建農村電商生態,加快物流商貿體系建設,切實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對于未來成渝雙城,在他的想象中,應該是兩地居民交流更加密切,交通條件更加便利,能夠達到早上從宜賓出發去成都吃抄手逛春熙路,下午在重慶吃火鍋賞洪崖洞夜景,晚上回宜賓喝小酒的愜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