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保平、賴利華 | 來源:江西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1-10-19 |
一排排志愿軍戰士,俯臥在零下40℃的陣地上,仿佛“冰雕”群像。這是電影《長津湖》中的畫面,也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真實的場景。
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真實的戰場有多慘烈?
日前,一位江西郵政離休老同志,以親歷者身份,講述了戰役的震撼。
目前正在江蘇省南通市一院老年科住院的志愿軍老戰士宣真,出生于1926年8月,1944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名有著76年黨齡,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革命。轉業后,宣真同志在江西郵政工作。工作期間,他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多崗位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1984年9月離職休養前,任郵電部廬山療養院辦公室主任。
抗美援朝期間,宣真擔任第9兵團20軍59師政治部干部科干事,于1950年11月27日參加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盡管年事已高,雙眼半失明,兩耳聽力也在朝鮮戰場中因炮轟聲受到嚴重損害,但回憶起那場驚心動魄的長津湖戰役,他仍然記憶猶新。
老人回憶,71年前的長津湖戰場,英勇的第9兵團戰士,在近零下四十度的暴風雪天氣下,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打敗了美軍。在東線戰場,一舉把敵人趕回三八線以南,為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段時間的長津湖天氣惡劣。為躲避敵機偵察,戰士們需要晝伏夜行,行進難度極大。途中,隊伍需要翻過海拔2125米的牙德嶺,給戰士們帶來了無比巨大的挑戰。在翻山途經礦山小鐵軌時,由于需要攀爬,戰士們的手碰到鐵軌皮膚會剝脫下來,加之鐵軌上結滿了冰,無法抓取,戰士們只能將毛巾裹在手上,強忍酷寒,一個拉一個,互相幫助,但沒有一個人有怨言。
在戰役中,許多戰士的腳指甲被凍壞了,甚至有些人腳掌已被凍得完全壞死。但他們仍要求繼續參加戰斗,衛生員們不得不逼迫著他們進行手術,有些戰士犧牲后在陣地上成為冰雕,死后仍緊握武器保持戰斗位置,可戰士們無一人膽怯,無一人后退。大家只有一個信念:“即使犧牲在這冰雪中,也要聳立在陣地上!”
歷史往往比電影情節更殘酷,如今,這盛世如您所愿,在這重陽佳節之際,特致敬英雄!(江西省郵政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