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內蒙古紀小春 | 來源:內蒙古郵政工會 | 時間:2021-04-30 |
4月27日,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揭曉,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通遼市分公司轉運班班長海學新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海學新,1969年6月出生,男,蒙古族,一直致力于通遼市郵政分公司網絡運行指揮調度中心轉運接發工作,2013年擔任轉運班班長至今。2013年被授予通遼市勞動模范、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19年被評為全國郵政“五星閃耀”勞動競賽最佳個人。在他的帶領下,轉運班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團體凝聚力不斷增強,先后獲得“達標爭先”、“優勝班組”等榮譽稱號,成為行業里名副其實的學習標桿,他也成為了行業里的草根明星。 一、業務精湛,帶頭創新的能手 長期以來,轉運班的工作方式主要以人工操作為主,初進班組的海學新認真學習,不斷鉆研,在熟練掌握各項業務要領后,愛琢磨的他常常和同事們溝通探討,在改進工作方法和優化作業流程上找出路。轉運班日均處理郵件7萬余件,最多時達到18萬件左右,勞動強度很大,海學新在工作之余常常和其他盟市轉運班溝通交流,在主管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提出建議引進直連設備,改進輸送帶分揀的操作流程,讓郵件不落地直接在輸送帶上完成掃碼分揀,進入裝卸垛口。相比之前人工卸車、籠車及掃碼分揀的傳統做法,效率大大提高,郵件處理時間明顯縮短,郵件也更快地可以送到客戶手中。 近幾來,隨著電商業務快速的發展,居民網絡消費增勢強勁,通遼進口郵件量每年都以5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處理不及時就會造成囤積和爆倉,影響投遞環節工作和客戶體驗,進而影響業務發展。在上級部門增加車輛和更新設備后,海學新第一時間提出增加裝卸垛口的建議并被采納,從以前3個垛口增至7個。調整后,工作人員可在各垛口處直接分揀到各個旗縣市區的郵車上,避免了二次裝卸,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有效減少了郵件處理時間,緩解了倉儲壓力,同事們的工作強度也降低了一半。 從基層的郵件分揀接發員到班長,海學新始終堅持自我學習與創新,不斷改進設備,創新工藝,節約資源,促進轉型升級,提高工作效率。在他的建議和帶領下,所在班組先后建立了一整套合理便捷的流水作業體系;增加了自動化作業設備,為后續的大批量郵件處理和減輕班組人員勞動強度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典范 “從我做起”是海學新常說的一句話。在平時工作中,要求別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春節等關鍵時間節點上,郵件量都要成倍增加,需要加班加點,他每天早早來到生產現場,和當班人員一起裝卸郵件,有時甚至要連軸轉,幾天不回家。遇到進口郵件量大的情況,裝缷車到達不及時,海學新就組織轉運員將郵件卸在火車站臺上,以保證列車正點運行,寧可重復勞動,也不讓郵件帶到下一站處理;在遇有出口郵件量大的情況時,他提前聯系列車上的押運員預報上車郵件數量,列車到達后主動幫助押運員裝車保證郵件按時發出,避免造成郵件滾存積壓。截止2020年底,他所帶領的班組累計完成郵件運轉上億件,無一差錯。 為保證全市、旗縣黨報、黨刊當日見報時限,防止當班人員因工作量大、身體過度疲勞、聽不到接報鈴聲,影響報刊分揀封發時限的現象發生,海學新緊盯工作節點,長年堅持每天3點半準時到達單位,對由沈陽運到通遼,經處理中心到達轉運班的郵車,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進行卸車和分揀封發,及時趕發旗縣二頻郵車,全力確保郵車正點出發。 助力精準扶貧、開展電商助農是通遼郵政分公司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地方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一名郵政員工,海學新主動請纓,積極擔當作為,帶領全體轉運班全員全力以赴扶貧助農。幾年來,轉運班抽調專人專車上門服務13次,將奈曼旗的地瓜,后旗的山藥、庫倫旗的蕎面、科爾沁區的牛肉等農產品發往全國各地,累計發運3萬件,得到了廣大農戶的交口稱贊。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通遼市郵區中心局快速響應上級號召,全力落實“四不中斷”要求,抽調專人專車向霍林郭勒市、庫倫等旗縣免費運送帳篷、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向武漢疫區免費運送和郵寄社會捐贈物質,全方位服務地方疫情防控。而對轉運班來說,時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郵件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海學新深知轉運這一環節的重要性,他帶領轉運班認真貫徹執行通遼市疫情防控部署,細化管理,明確責任,對進出車輛、人員、生產場地進行全面消殺,對國際郵件做到車門開立即消殺,規范有序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郵件安全轉運工作。他們用貼心細致的服務,體現著郵政人的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三、心系他人,關愛同事的兄長 海學新對待同事,如親人般的溫暖。在工作上幫助,無論是崗前安全檢查,還是工服著裝都要過問;在生活上照顧,每逢班上同志家中有事,他都能噓寒問暖,主動幫忙。除此之外,他還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資料,主動同其他崗位的同志建立聯系,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是個好班長,更是位好大哥。 一次,當K276次列車從白城出發不久,海學新接到郵車押運員的電話說腹部疼痛,他及時向中心局領導匯報,并和當班人員提前趕到車站,待列車駛入車站后及時將患病押運員攙扶下來,并和中心局黃局長一起將該押運員送到醫院,經檢查為急性闌尾炎即將穿孔,需馬上住院手術。他忙前忙后幫助辦理住院手續,墊付住院費用,使這位押運員得到了及時治療,脫離了生命危險。并且在這位押運員親屬未趕到通遼之前,他還主動要求在醫院陪護患者,直至押運員的親屬到來。事后,派押局領導親自到通遼中心局送來了錦旗表示謝意。其他押運員如有頭痛腦熱的只要給海學新打個電話,他保證及時備好藥品和食物加以慰問,他的真誠相助和樂于助人,得到途經通遼9個押運班組的一致好評。 2008年,在組織運輸校園包裹郵件時,海學新不慎將右腿膝蓋碰傷,經醫院醫生檢查為右腿膝蓋半月板骨挫傷。醫生建議他休息治療,但由于當時工作非常忙,他把診斷書往口袋里一揣,第二天一瘸一拐又出現在工作現場,每天一干就是八、九個小時,膝蓋疼痛時刻折磨著他,實在難忍時,他就偷偷的服點止痛藥。連續工作十幾天,直到郵件全部發運完畢,待他拖著腫得不能回彎的腿到醫院時,醫生告訴他,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至今他的右腿留下了病根,走路一瘸一拐的。逢人問詢時,海學新風趣地解釋:“天氣是否有變化,我的腿就是天氣預報……”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海學新堅守工作崗位18年,潛心扎根基層,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執著專注、不斷創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積極的工作熱情編織著“中國夢、郵政夢、轉運夢”的動人故事。他的事跡是所有郵政員工的縮影,他的事跡是對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的最好詮釋。正是無數像海學新這樣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普通員工推動著高質量轉型發展這條主軸,才譜寫出了內蒙古郵政雄壯的綠色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