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雪蓮 | 來源:湖北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0-06-18 |
“把簡單的事情辦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辦好就是不平凡。”這正是宜昌夷陵區郵政分公司鴉鵲嶺支局郵遞員曹書貴的真實寫照。23年來,他投遞準確率達到100%,每天2個頻次投遞,來回需走40多公里。不論生活多難、工作多苦、壓力多大,曹書貴總是以最硬的標準同自己較勁,埋頭把工作做好。5月27日,他剛榮獲宜昌市第四屆“最美快遞員”稱號。
因為責任,他成為了一個“移動郵局”
1997年,34歲的曹書貴,邁進了郵政的大門,成為了一名平凡的郵遞員。今年是曹書貴從事投遞事業的第23個年頭。這23年里,他的足跡遍布鴉鵲嶺鄉鎮85平方公里,單日投遞里程40多公里,投遞郵件多達40萬件,總投遞里程近30萬公里。這23年里,他用一顆恒心詮釋著郵遞員的忠誠和堅守,成為了百姓口中的“移動郵局”。
每天6點半,曹書貴準時到支局分揀報刊郵件,迅速將當天投遞的郵件整理好,準備出班。每當遇到很急的信件或包裹,客戶又不在家,他就一天多跑幾趟,親自送到客戶的手中。因他所在的投遞區域外出打工者很多,打工者寄回家的包裹、信件的地址有時候不夠準確,只能反復打聽。去年7月份,有一封宜昌市伍家崗轉來的信件,由于信件地址不詳,附近村民都說沒有這個人,投遞難度很大。按照規定,地址不詳的信件是可以退回的。但他想,如果收信人非常著急,就耽擱不得。于是,他連續3天到鴉鵲嶺鎮的派出所,查閱了所有與收件人姓名一致的人員,按照地址挨個進行詢問,最終找到了信件的主人。
“郵件交到我手里,對我來說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所以我們的工作耽誤不得,更馬虎不得!在我眼中,郵件永遠是第一位的。”曹書貴堅定地說。23年來,一份份報紙雜志、一封封錄取通知書、一個個包裹……只要經過他的雙手,都會安全地送到百姓手中,無一差錯、無一丟失損毀、無一安全事故,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信賴和認可。
因為熱愛,他走出了一條“愛心郵路”
“鴉鵲嶺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我的家鄉。我熱愛這里,因為這里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就是我郵路上的客戶。”談起投遞工作,曹書貴這樣說道。
在曹書貴的郵路上,有一群特殊的客戶,是一家養老院里的130多位老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時刻牽掛著他們。養老院是他每天投遞必去的地方,很多老人年紀大了,子女常年在外地,缺少陪伴。除了給老人送報紙、信件外,工作之余,他還堅持義務照顧養老院的老人,陪老人拉家常、看電視、下象棋、帶藥品,自費為他們添置毛巾、餐具等日用品,在老人們心中,曹書貴就是他們的貼心人、知心人、好兒子。
養老院有一位趙奶奶,常年郁郁寡歡,不愛與人交流,他知道后,專門到鎮醫院請教心理醫生,經常陪老人聊天,幫助她打開心結。在老人去年生日當天,還為她買了蛋糕,給她慶祝生日。時間久了,老人的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
有一次曹書貴剛走進養老院,發現一位老人暈倒在地上,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用車把老人送到了鎮醫院,并自費出醫藥費,全程陪護在老人身邊。因為送救及時,老人并無大礙,老人醒過來后,激動地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謝,眼角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憑借細心與貼心的服務,他與鄉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們都說,他走的這條路,就是一條“愛心郵路”。
因為堅守,他架起了一座“服務橋梁”
2020年,是曹書貴工作以來最特殊、最難忘的一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都封村封路。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更是希望每天能看到當天的報紙,聽到黨的最新聲音。他深知,做好黨報黨刊投遞工作,意義尤為重要。今年春節,曹書貴沒有休假,在第一時間取得通行證后,他一人一車,奔走在鄉村小路上,為村委和老百姓送去黨報黨刊,第一時間傳遞黨的聲音。
除了送去報刊雜志,平時哪家需要購買生活用品、代繳電費話費、買種子化肥等,只要打一聲招呼,他從不推辭,全部幫村民辦到位。“別人有困難,我們一定要幫。”農忙時,他的郵包里天天都有為村民捎的種子、農藥以及生活用品。今年疫情期間,他在投遞郵件的時候,了解到很多村民不能出門購買肥料,眼看著春耕會受到影響,他主動幫助老百姓配送大肥28噸,幫助大家解決了燃眉之急。
在這條郵路上,他這身綠色的郵政服,架起了一座服務橋梁,一邊連著老百姓的需求,一邊連著外面的世界。23年的堅守,他走得很充實,也走得很溫暖。在這23年的投遞生涯里,沒有多少波瀾壯闊的情節,沒有多少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收獲了鄉親們的掌聲和笑容,這就是他工作乃至人生的意義,也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23年來,曹書貴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把每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得到了廣大客戶的認可,并榮獲“宜昌市最美快遞員”的稱號。榮譽加冕,他將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時刻牢記“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宗旨和使命,以實際行動踐行行業“國家隊”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