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漢經視 | 來源:湖北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0-06-12 |
有這樣一群人,把百姓的幸福扛在肩上,把群眾的冷暖記在心里,默默奉獻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武漢市郵政管理局和武漢市郵政分公司駐蔡甸區(qū)鎮(zhèn)寧堡村扶貧工作隊,就是這其中平凡的一員。他們的事跡先后被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新華社CNC英語臺、《長江日報》等媒體報道,郵政扶貧引起廣泛關注。日前,他們又走進武漢經視《新時代·主角》欄目,成為新時代亮眼的主角。
張斌是武漢市郵政管理局和武漢市郵政分公司駐蔡甸區(qū)鎮(zhèn)寧堡村扶貧工作隊的隊長,從2018年初到現(xiàn)在他和隊員們已經在鎮(zhèn)寧堡村和村民們朝夕相處了2年。冬去春來,鎮(zhèn)寧堡村的田間小道、農家院落他們,每天都要走上幾次……
鎮(zhèn)寧堡村晝夜溫差大,村里條件有限,2年的駐村工作里,張斌落下了風濕的毛病,走起路來,一邊的腿顯得有些局促,但是每天的入戶走訪張斌還是干勁十足。
駐村工作不能只是簡單地給錢給物,更重要的是要和村民交心交情、以心換心。通過他們的了解,鎮(zhèn)寧堡村貧困人口因病42戶162人,占貧困人口比例將近70%,為他們解決醫(yī)療后顧之憂,再引導他們通過雙手致富是工作隊最想做的事。
張斌:“通過深入農村以后,我感覺農村還是有很多現(xiàn)實的問題和困難,的確需要全社會來進行幫助和幫扶,才能實現(xiàn)共同富裕。”
鎮(zhèn)寧堡村不乏勤勞肯干的村民,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是脫貧的關鍵因素,也同樣鼓舞著駐村工作隊的所有人。
疫情期間,貧困戶的農產品銷售難。扶貧工作隊當起了“銷售團長”,在線幫銷,讓滯銷農產品直達市民餐桌和單位食堂。他們搭建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4個,建立完善配送渠道,通過農戶直接送貨或郵政配送上門的形式,銷售大米3萬多元、玉米6萬多元,小龍蝦、泥鰍等300多斤,解了村民們的燃眉之急。
鎮(zhèn)寧堡村農產品從“滯銷”到“暢銷”,鼓舞了貧困戶產業(yè)發(fā)展的信心。村民周顯軍說,今年在種好自家責任田的基礎上,還準備流轉30畝村土地,聯(lián)合3家貧困戶分工協(xié)作,開展甜玉米、香瓜、菜薹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大家爭取一起邁向小康。
貧困戶種田,辛苦一年,收入微薄,嚴重影響農民發(fā)展農業(yè)的積極性。目前,工作隊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導農民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積極培育優(yōu)質品牌,積極搭建營銷平臺,盡快幫助貧困戶增產增收。
這些貧困戶背后是他們的下一代,農村最后走出貧困的希望也是下一代,讓貧困戶的下一代走出貧窮是工作隊最牽掛的事。
成功中學位于蔡甸區(qū)侏儒街成功鄉(xiāng),由于地處偏遠,一些學齡兒童存在厭學情緒。扶貧工作隊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主動對接當?shù)貙W校,鼓勵孩子們積極求學,以知識改變命運,確保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對農村有感情,對農民有感情,所有的付出才會甘之如飴。這條路上,工作隊的隊員和這里的村民們,是最好的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