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永明 | 來源:湖北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0-03-31 |
新冠染荊楚 瘟疫虐家園
庚子新年,災難讓人始料未及,始于武漢,迅速籠罩荊楚大地。
位于七姊妹山腹地的椿木營,元月28日雪花伴著寒風,陰森而凜冽,鄰村的鑼鼓圈村、勾腰壩村等多名村民出現發熱、咳嗽等疑似癥狀,一時間警笛呼嘯,警車、救護車和公務車穿梭來往,一絲僥幸心理被徹底打破,多人被隔離和確診,一夜之間,這里成為全縣的重災區,確診人數占全縣的三分之一左右。因不確定因素很多,防控責任越來越大,管控力度迅速升級,需對全鄉1.2萬人員進行一次徹底的篩查,對接觸人員及時隔離、阻止人員流動等,鄉鎮指揮部通宵達旦、各個卡點枕戈待旦,疫情形勢頓時變得嚴峻起來。
我所在的甘竹坪村地理位置特殊,情況更是十分復雜,距集鎮僅3公里路程,是通往鄰村的必經之地,重點監控人員135人,排查人員428人,只有村委會3人和尖刀班2人,防控力量捉襟見肘。
2月2日一大早,我來到村委會報到,要求主動參與防控,主動請纓的還有縣煙草公司職工周憲文、宣恩鎮中老師李斌然兩名返鄉黨員,我們見面氣氛凝重,沒有寒喧與新春的祝福,都知道將面臨什么風險,但這一刻,我們都愿意迎險而上將風險擋在身后,希望能為百姓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或許,習主席說一個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候要站出來,危難時刻要豁出去,大抵就是這種情況吧。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場猝不及防的疫情把所有的秩序打亂,防疫形勢比想象的更嚴峻,防控人員防護物資奇缺,最基本的口罩和生活物資無法保證,沒有體溫槍,沒有飯吃,甚至連礦泉水都沒有。村民們除了缺口罩、酒精外,最難的其實是難以適應居家隔離模式,平日里串門嘮嗑慣了,一度不適應這樣安靜的隔離,更可況是在傳統的新年節假日特殊時期。自我保護意識異常薄弱。因此,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首先要解決的是禁止大規模聚集,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將風險圈定在最小單元。
為了達到預期效果,我們決定將危險留給自己,勇敢走進與確診病人親密接觸甚至是發熱癥狀病人的家中,挨家挨戶的講解形勢、宣傳政策,教他們具體防護措施等,同時,加強重點盯防,對不守規矩的人員采取特殊措施,在疫情期間我們協助公安機關處罰了7人,隔離了25人。
時代的塵埃 落入凡塵便是山
當從方方日記中看到武漢導演常凱一家四口感染無法入院去逝、柳帆護士感染全家病逝、李文亮醫生犧牲等消息時,心中的痛苦無法自拔,這成了今年最悲痛的記憶。參與防控的第三天深夜,村支書被一陣急驟的電話鈴聲驚醒,一位村民打來電話,70歲的母親不幸逝世。這是我的一位親戚,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而又能人性化處理這樁喪事,我一度很矛盾,這種特殊時期,我知道只能給家屬做工作得到理解和支持。為了幫他處理好后事,當天下午,我們10多名黨員干部,連同我70多歲的老父親一起,將這位老人進行安埋,她勞碌一生兒孫滿堂,去世時沒有親朋好友、沒有花圈鞭炮更沒有道師樂隊,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走了。入土的那一刻,我一個漢子也忍不住哭了。走之前,我們集體向墳前這位慈祥的老人深深鞠了一躬,正值國難當頭,希望她泉下有知。
此生無悔入華夏 愿作星宿亮一方
隨著恩施輸入性病例的驟增,各大醫院一線醫護人員發出“防護物資告急”的求救信,我在一線更是有著感同身受。2月8日是我爺爺的生日,這一天,我來到他的墳前祭拜時難掩悲傷,不無傷感地說:爺爺,你知道嗎,您曾用生命保衛過的武漢病了。我只知道爺爺曾是一名志愿軍人,但在2015年逝世后在遺物中發現,他在朝鮮戰場上曾立下過一等功一次,1954年在武漢養傷時發生特大洪水,他救出一家五口人,立下二等功,還有三等功一次。受他的影響我1993年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駐香港部隊軍人,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因公受傷成為七級傷殘軍人,退伍后成為郵政一名普通職工。
在疫情最吃緊的關鍵時刻,為了盡一份綿薄之力,因椿木營鄉政府食堂防控和隔離人員太多生活物資短缺,我采購大米、食用油和雞蛋等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同時,還捐贈了消毒噴劑、體溫槍消毒機械設備等,還向州紅十字會進行了捐款,捐款捐物達5萬余元。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我甘之如飴。
寒冬已去 春天已到來
感謝命運,去時無畏,歸來無恙。我們已開始返城正常上班,在大家的努力下,全村沒有出現一例確診病人,成功阻擊了病毒的入侵。當我為百姓送物資看見他們感激的淚水,突然想起《圣經》中的一段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梁永明系恩施州郵政工會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