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飏 | 來源:湖北省郵政工會 | 時間:2020-02-13 |
“我這還差十多件包裹沒送,你倆先吃,別等我了。”2月8日正月十五,鄒君給妻子扔下一句話,轉身又忙開了。
43歲的鄒君是中國郵政武漢青山分公司鋼花投遞站投遞員,這位自稱“老鄒”的快遞小哥,每天早上5點鐘一睜眼,就開始與時間賽跑,一天的功夫,他至少要打300通電話,輾轉多個小區,將滿載生活物資的包裹一一交付到客戶手中,讓疫情期間按下暫停鍵的武漢,在和鄒君一樣的快遞小哥車輪上繼續運轉。
本打算趁春節空檔好好歇幾天,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特別是武漢“封城”,市民的物流快遞只能通過快遞來傳遞。鄒君騎上他那輛兩輪電動“戰車”,奔赴鋼花投遞站點,“都是救命的東西,你不送,還有什么值得送。”老鄒說,今年春節派送最多的就是口罩,從全國各地發來的,“最近90%以上的投遞包裹都是醫療用品、生活用品和食物,這些可都是救命的東西,含糊不得”。
到了站點,老鄒和同事們開始測量體溫、對投遞郵車噴灑消毒液,這是每日的“開工儀式”,“現在是特殊時期,為了自身和客戶的安全,我們班前和班后都要檢測體溫,搞好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
今年春節由于疫情原因,各地快遞網點的任務更加繁重,不僅要運送防疫物資,還要對正常快遞進行派送。“做投遞員的日子,忙!但好得很!”在同事眼里,老鄒有個“特異功能”,“做了這么多年投遞工作,隨便一個包裹我都能辨個一二”。
早上6時,物流運輸車準時停靠在投遞站門口,與年前不同,車廂門一打開,只見零零散散的小半車包裹,包裹數不足往日1/3,工作量卻是往日的3倍以上。老鄒深知,非常時期的寄送的東西,非同尋常。
7時15分,結束了包裹分揀、掃描,老鄒啟動“滿負荷”的電動車,向武漢沙湖港灣小區駛去。“您好,我是郵政投遞員鄒君,請您到小區正門取件”,受疫情影響,武漢市各小區現均處于封閉狀態,外來人員均不可入內。
往日,老鄒都是“抄近道”進入小區,然后將包裹直接投遞到快遞柜或親自送貨上門,“一上午能派送二三百件”。現在,他必須繞到小區正門,挨個打電話與客戶聯系。為了防止交叉感染,老鄒一次會打幾個電話。遠遠的,見有人從小區出來,他就快步走到小區門口,將包裹放下,又迅速退回等待拿走才離開,原本一個多小時就能結束的工作,老鄒整整忙活了一上午,“多為他人著想一分,他們也就多一份安全”。
“注意安全,新年快樂!”“隔得有點遠,沒能說上話,辛苦啦,注意安全!”“我的快遞不急,家里還有存貨,下次可以優先給他人派送,辛苦了!”忙到中午12點,老鄒稍稍喘口氣,看著不斷傳來的暖心短信,他仔細地一一截圖保存下來。
“今天還有兩個小區的貨沒送呢,下午又是一場硬戰”,來不及回家吃午飯,老鄒隨手“塞”了幾口餅干,又匆忙返回站點取貨。
“是要冒風險,但如果快遞都停了,很多人就無法保障正常生活。”老鄒又出發了,他和無數快遞小哥一樣,用他們的奔跑快遞,接續著這座城市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