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權明 | 來源:重慶市郵政工會 | 時間:2019-04-11 |
3月25日,云陽縣分公司收到一封來自江蘇啟東的信件。寄信人是一名65歲的殘障人士,名叫樊忠。整封信由手寫而成,信中表達了他對云陽縣分公司人和郵政所郵遞員陳清安的濃濃謝意,并稱贊郵政培養了一位熱心為民、熱愛本職工作的好員工。
故事要從今年年初說起。
1月末,樊忠為尋找十幾前在上海一起打過工,家住云陽縣人和鎮名叫劉永菊的一家人,便寄了一封信到人和鎮立新路1377號。陳清安按址上門投遞,查無此人。經多方打聽查找無果的情況下,按照業務操作規范將信件作了批退處理。
收到退回的信件,樊忠認為可能是門牌號記錯了,于是又把收件人地址分別修改為人和鎮立新路137號和人和鎮立新路377號,重新以同一收件人,但收件地址不同的兩封信寄出。
當兩封信到達人和郵政所,陳清安立刻進行了上門投遞。可這兩個地址均查無此人,詢問周邊居民,也都不認識劉永菊。陳清安犯難了。但這一回,他沒有再按規定作退件處理。寄件人連寄了三封信,這讓他覺得,對客戶來說,這封信一定很重要。“我不能辜負客戶對人民郵政的信任和期待。”陳清安決定,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收件人。
人和鎮面積近100平方公里,人口近40000人,要在這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名叫劉永菊的人,談何容易!為了掌握更多“線索”,陳清安撥通了樊忠的電話。但是,樊忠除了提供收件人一家的姓名外,再無其他更有價值的信息。聽出電話那頭的焦急與期盼,陳清安一再承諾會盡全力把這信送到劉永菊手中,樊忠感動萬分、連聲道謝。
接下來,陳清安開啟了艱難的尋人之路。他通過親戚朋友聯系了全鎮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多方打聽有關劉永菊一家的消息。幾天之后,得到的消息是:由于近幾年城鎮化建設加快,遷入的外來人口多,鄰里之間往來又少,大家都不認識有叫劉永菊的人。
這讓陳清安十分郁悶。直到有一天,當他看見網點理財經理正借助客戶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電訪時,腦海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劉永菊會不會是我們郵政金融的客戶?也許我們的系統里就有她的聯系方式啊!”
陳清安立馬尋求理財經理的幫助。經查詢,客戶信息管理系統里有4個劉永菊。通過一一聯系確認,果不其然,當中就有陳清安苦苦找尋的收件人!
很快,陳清安就將兩封信件交到了劉永菊手中。見字如面,當劉永菊拿著這兩封滿載著濃濃友情的信件,多有感慨:“10多年前的朋友啊,沒想到托郵政的福現在又能聯系上,真是太好了!”
當劉永菊撥通老朋友樊忠的電話,相互寒暄的那一刻,陳清安看到了劉永菊的眼框里噙著喜悅的淚花。這一刻,他也是滿心的自豪,為自己綠衣使者的身份,為不負“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使命。